留学分享

启德留学李朱:从当年的高考状元到如今职场翘楚

2015-05-25 09:02:28 立思辰留学 4008-941-360

大学排名

院校大全

留学案例

在线申请

他是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状元,从清华大学(招生办)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又于新世纪创办了国内响当当的留学服务机构。他是学建筑出身的理工男,却由于“命运的安排”弃理投文,转而成为留学界鼎鼎有名的翘楚。他还是南拳传人,有着一副好身手。

他是李朱,一个奇人。无论是在中国教育体制下结出的“状元”果实,还是在西方高等教育的天空下大开眼界,抑或是后来因此而走上了留学行业的道路,李朱似乎和教育有着难解的缘分。

■清醒、淡定的高考状元

1985年,高考按照原始分排名,广东省理科状元只有一个,就是李朱。“说心里话,没有一点虚荣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进中国最好的大学!但我知道这个状元跟古时科举状元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李朱不介意别人常常翻出他曾经的状元身份,但他是淡然的,尽管他的成功和优秀,仿佛总是踩在最准的节拍上。

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高考成绩揭晓后我在家里帮父亲干农活,挑着一副颇重的担子,路上碰到县里下来的干部,对我父亲说:‘李老师,你怎么让状元干这个?’父亲大笑着说:‘他不干活谁给他饭吃呀?’可见我父亲也是非常清醒的。”

对于状元身份,李朱说,“听得太多了,已没什么感觉。状元意味着过去,没有什么特别的。毕竟不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考中状元光宗耀祖、一步登天。现今的高考状元只能证明某个人在中学学得好,考试考得好,在人生马拉松的第一段暂时领先。但是,谁也不能由此推断他一定就是全程冠军。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教育体制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翻开李朱的履历,真正的起点是1985年以广东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李朱的微博签名档上都留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和最大受害者。”

何谓最大受益者?李朱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大学生几乎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有助学金,成绩好的每年还有奖学金,这是最大的福利。而高考状元的身份让我能够进入全国最好的大学,与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日夜砥砺,共同进步,这是最大的受益。”而何谓最大受害者?李朱对此毫不讳言:“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越高,浪费的时间其实就越多。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原因让我们大部分的求学经历成为人生的负资产。”

不管是“受益者”的角色还是“受害者”的角色,在商海转了一大圈,李朱最终还是选择了教育。

■从“建筑房子”到“建筑人生”

1990年,李朱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了。那时候高校已经不包分配,他在广东省规划院找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建筑房子”。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朱拿到了澳洲政府的全额奖学金,去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体验,让李朱感触颇多,在学习建筑知识的同时,对于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对于如何“建筑”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构思。

“可以说,留学这段时间的感悟,使我开始有了帮助中国孩子走出国门、接受更加优质的国际教育的念头, 这也是我决定创建启德教育,投身国际教育服务行业的重要推动力。留学成了影响我一生的重要事件。”回顾起20年前那次横跨中西的求学经历,李朱意味深长地说,“我的留学年代就是从‘建筑房子’到‘建筑人生’。”

■回归教育是一次“救赎”

李朱是启德教育的创始人,但是直到2005年,近40岁的他才正式掌管启德。没有更早进入这个领域,让他有些遗憾。对此,李朱说:“如果在求学时有现在启德的职业规划指导系统,早一些知道自己的天赋、兴趣、适合从事的职业范畴,那么我的创业路走得会更快一些。”

说起启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成立的广州欧美同学会。2000年,李朱和几个合作者在其下属的国际交流部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启德教育。公司成立之初没有任何基础,到2005年底,业务还是限制在广东地区。启德成立的前五年,李朱更多的只是作为这家机构的创始人和董事,没有全职参与运营。那时候,李朱的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建筑师,后来又成为承建商。虽然赚钱不少,可是李朱并不喜欢。后来,被问及为什么会离开这个在当时如日中天的行业时,李朱曾用了四个字——违己交病。

于是,不惑之年的李朱回归了教育,选择了留学服务业再次起航。时隔多年,说起当年的选择,李朱更多了几分淡定和理性,“建筑师也是挺有成就感的职业,我有几个同学已经成了世界有名的建筑师。至于我自己,从建筑转到教育,可能也是命运的安排吧。一个是建造实实在在的房子,一个是建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相对来说,教育能带给我更大的成就感。”因为,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灵魂对灵魂的激发、改变和提升,只有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通过有价值的留学咨询服务,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国际教育资源,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茁壮成长。这种改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启德正在从事的这项事业的价值。”

事实上,不惑之年的“跨界”是一次双向的“救赎”——启德救了正在人生路上彷徨的李朱,李朱也拯救了启德。2005年初,他正式出任启德教育总裁,让启德从一家只有不到50人的小机构迅速发展成为如今拥有3000多人的行业翘楚,从广州发展到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如今,启德教育集团主营领域包括留学服务、出国外语培训、国际预科和国际高中课程以及同国内外的大学和中学进行合作办学。其中,启德提供的留学服务早已经是行业的典范,而以启德学府为出国外语培训品牌的培训业务的规模和实力也排在全国前几名。

■从考场状元到职场翘楚

同样因为曾经的状元身份,每年高考后,李朱都会成为媒体追访的对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比他早或比他晚的“状元”,大都已经“销声匿迹”,唯独他,从当年的理科状元成了留学咨询行业的翘楚,拥有亿万产业。

对此,李朱说得很实在,“经商固然有努力和素质能力的因素,但天时、地利、运气也很重要。创办启德教育集团,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地方公司发展为连锁的国际企业,是因为我们预见到了市场的潜在要求——国内70%以上的大学生都想出国留学,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的大学和专业,这就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幸运的是,启德预见到了这个需求,而且抓住了机会。”

如今,在留学服务行业,启德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之一。但李朱一直认为,启德不算大企业。“如果说我现在还算有一点成绩,应该归功于在大学里打下的人文知识的底子,让我对人、对社会有着广泛的兴趣,一直在阅读社会这部大书,努力去洞悉人性,凝聚各种资源去达成目标。但我认为,无论什么人,如果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点成绩,最重要的是,要继续抱着好奇心探索学习,不要停住脚步。”

■永远比别人多走100米

李朱是个成功的商人,但不是没有情趣的工作狂,在他身上,反而充满文人情怀。李朱喜欢结交有趣的朋友,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美食,喜欢普洱茶,生活得有滋有味儿。他还很喜欢看建筑设计,喜欢去体验建筑,有时还不忘拾起老本行,给启德各地的学校和办公室的设计把把关,提些意见,颇有点儿儒商的味道和名士的气度。

不过,身为行业大佬,李朱在媒体的曝光率并不高,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他说,自己愿意退身到企业后面,不希望过多地放大他个人,因为他的理想、他的抱负,都已经融入到他的事业当中。

李朱掌印这八年,启德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他其实并不贪心,也并不急功近利。掌握着20亿市值的企业,李朱说,他的金科玉律只是“永远比别人多走100米”。而这份努力和坚持,从学生时代就已经铸就在骨子里。或许就是凭着这种骨子里的特质,加上一点点机遇,让李朱从学海中的状元一跃而成行业翘楚,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转载腾讯教育)

相关资讯
留学评估
已有-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
© 2005-2025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